采摘园、智慧农业园、四季花海、花镜基地、精品民宿、田园客厅、农耕互动园……这是萍乡芦溪县紫溪村如今呈现出的立体“定妆照”。眼下的紫溪村,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治理示范村、特色种养样板村、美丽乡村旅游村、乡村振兴培训村,入选了中组部脱贫攻坚案例选,荣获了12项国家级、省级荣誉。从以前一穷二白的“破落户”,到如今游客纷至沓来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一个省级贫困村,如何在短短5年时间内便实现了华丽转身?答案就蕴藏在“活跃跃的创造中”。

强基础,化松为紧聚指成拳
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针对村情,紫溪村以党建三化建设为契机,将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,推进书记主任一肩挑,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库3人,平均年龄30岁,学历大专以上。村党总支带头加强政治建设,通过屋场夜会的形式,把“三会一课”开进农家屋场,做到大家事大家议、大家事商量办,把“话筒”还给党员、交给群众,在3年时间里召开了370余场夜会,40余场党员组长大会,不断增强村党总支的政治领导力,引导村民由“要我富”向“我要富”转变。

“一名党员一面旗帜”。该村狠抓党员队伍建设,通过开展按需设岗、结对帮扶、党小组比武等方式,让党员有了归属感、获得感和幸福感。挂点帮扶单位萍乡市委组织部定期与村党总支开展支部联建活动,双方定期互访,通过举办座谈交流、志愿服务、节日联谊等形式,营造支部共建、相互学习、相互促进、整体提高的良好氛围。

群众自治是乡村治理的核心。该村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,打造村民自治平台——为民工作室,积极引导群众自治。为民工作室通过抓好乡贤、志愿者等这批主心骨,第一时间发现问题,以群众议事“内消矛盾”,以众筹社会力量“定纷止争”,使矛盾及时化解在农村基层,不扩大、不上移,形成人人参与、人人尽力、人人共享的局面。

促发展,集体经济活力四射

产业是发展之基,可谓是脱贫解困的第一落子。紫溪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,撬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,先后引进了山东寿光、甫田园艺、远程橙业等龙头企业,打造形成了以蔬菜、脐橙、油茶、猕猴桃、安福蚕子、杨梅、蜜桔、采摘园、大庆家庭农场为主体的“一园两场多基地”,探索了“公司+村集体+农户”的合股联营模式,实现村集体、企业、农户三方共赢,各大产业基地提供就业岗位上千个,村民人均增收1.2万余元。在此基础上,该村还坚持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,先后26次组织党员、种养大户到山东、浙江、湖南等地学习产业发展,对接省农科院,邀请农业专家26批70多人、市县农业专家20批80多人来村面对面、手把手进行理论辅导、技能培训,让产业插了科技的翅膀。

说一千道一万,不如带着群众干。紫溪村探索了“支部搭台、小组比武”的做法,将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,在产业发展中全面开展比(比武)、排(排队)、亮(亮晒成绩)、兑(兑现奖惩),对排名靠前的党小组侧重项目及资金支持,起到了“成功一个示范一片”的良好效果。该村蔬菜产业党小组通过种植哈密瓜,产量高,销路好,带动9户27人贫困户发展产业,人均增收4.5万余元。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领下,该村12名在外创业的能人踊跃返乡,并成立三家林农公司和四个农业专业合作社,建成4600亩产业基地,实现贫困户产业分红全覆盖。

目前,紫溪村成功打造了“一体两区”即紫溪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示范区、社会治理创新区,引领全村及周边村群众走上了产业脱贫、增收致富的道路,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不足1万元到2020年突破100万。

添动力,多方赋能乡村振兴

经过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多年接续打造,紫溪村“历尽天华成此景”,已然从“灰姑娘”到“俏姑娘”, 成为当下热力十足的“明星村”。该村趁势而为,积极谋划全村可持续发展的多种路径,着力为乡村振兴赋能。

该村创办了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,面向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训。目前已接待420余批21000余人次调研参观指导,承接各类培训班132批6396人次,荣获了全市十佳好课程、全市党性教育基地等6项荣誉,为助推乡村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。

围绕乡村振兴学院,紫溪村积极做活学院生态链,同步打造优美乡村、文明乡风,形成了一个以学院为中心的完美闭环,构筑了一幅 “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”的美丽新农村画卷,让全村既有颜值,又有产值,更有价值。目前,该村已组建了保洁队、护绿队、文艺队等各类型志愿者队伍10余支,全村共涌现最美家庭36家,村级好人12人。该村500亩四季花海观光休闲区与8个农业产业基地相得益彰,全村“吃、住、学、游、购”初具规模,日均接待游客量近千人,节假日游客超5000人。(郭郁)

点赞(0)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