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贺霖锋 王梦星

 

  近年来,莲花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,紧抓全省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试点县机遇,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,通过生态治理脱贫一批、生态补偿脱贫一批、生态种养脱贫一批、生态旅游脱贫一批等“四个一批”,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,擘画“百姓富”“生态美”和谐共生的绿色蓝图。

 

  厚植生态优势

 

  实施一批生态扶贫工程

 

  自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试点以来,莲花县厚植生态资源优势,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新模式,逐步走出了一条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。

 

  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工程。2020年,全县落实集体、个体生态公益林31.17万亩,补助资金为670.21万元,涉及贫困户面积为5735亩,受益贫困人口513人;完成天然商品林停伐面积10.45万亩,兑付资金311.76万元,其中涉及贫困户面积为3808.43亩,受益人口672人;油茶种植面积7173.2亩,受益贫困户380户,补助贫困户资金232万元;森林中草药材新造面积859亩,受益贫困人口189人,补贴资金32.3万元。

 

  实施光伏产业扶贫工程。自2016年起,全县投资约3亿元全面实施光伏产业扶贫工程,总规模达41.61兆瓦,惠及全县5922名贫困户和120个贫困村。截至目前,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.55亿度,发电收益达1.48亿余元,发电收益可使贫困户年均收益2500元以上,120个贫困村年均收益5.5万元以上,且发电收益可稳定增收20年以上,光伏扶贫成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
 

  实施生态治理管护工程。莲花县结合精准扶贫,探索政府购买生态环境管护服务机制创新,选聘551名贫困户担任专职生态护林员,267名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河员,1300余名贫困户担任保洁员,每人年均发放工资超1万元。

 

  创新扶贫机制

 

  打造一批生态扶贫产业

 

  近年来,莲花县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,打造了一批生态扶贫生产基地,通过订单农业、土地流转、提供就业岗位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形式,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脱贫致富。

 

  吉内得基地充分发挥生态优势,实行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将贫困户嵌入生态循环产业链,探索出一条生态扶贫新路子,被国务院扶贫办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,是江西省第二批生态文明示范基地。此外,荣获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江西胜龙牛业有限公司利用产业扶贫、金融扶贫等政策优势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,积极推行贫困户领养“扶贫牛”模式,为250余名贫困户领养“扶贫牛”500余头,使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。

 

  以“立体循环农业、高效生态农业、观光休闲农业”为发展方向,该县建成了荷花博览园、优质水稻油菜示范园、农产品加工物流贸易产业园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,打造了一批坚持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生产基地。

 

  “红色+绿色”

 

  发展一批生态文旅产业

 

  莲花县既是国家级生态县,又是红色革命老区县。近年来,全县依托丰富厚重的“红色”文化资源,研发了一系列红色党课,按照“课堂在田野,吃住在农家,人人当教员”的独特办学模式,组建了全国第一所“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”,打造了省内外知名的“甘祖昌干部学院”红色培训品牌,并纳入了中央组织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备案目录。目前,已吸引全国20多个省、市(自治区)5.5万余名学员前来学习培训,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1350余万元,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80余万元,成为省内外红色培训的新地标,开辟革命老区以红色培训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径。今年3月,学院选送的《以红色培训带动贫困乡村脱贫致富》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。

 

  与此同时,该县不断丰富“绿色”文化资源,着力推动境内各类生态资源系统开发,大力发展“生态+旅游”,在六市乡建成了“海潭人家”全省4A级乡村旅游点,形成了观原生态茶园景观、品农家小吃、采摘纯天然农产品、体验生态美宿等多种业态。建成以来,共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余万元。

 

编辑: 李会平

 

点赞(0)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